箭在弦上,步步为营:强监管、强合规下的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对方略
本次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提出了“提高认识、压实责任; 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强化整改、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覆盖所有银行与保险类金融机构,数据范围包括监管数据及相关源头数据,要求通过为期 1 年的数据治理专项工作 (时间从 2020 年 5 月开始到 2021 年 5 月底结束),以监管数据质量问题为导向,通过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专项自查自评和监管检查评估双向驱动,切实提升监管报送数据和相关源头数据的质量,以优质的数据信息服务于监管工作,并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谈话要点
- 监管单位对数据治理提出新要求。银保监会明确提出数据质量专项治理要求,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合规问题的监管以及对银行各类业务风险问题的监控。
- 专项数据治理应当聚焦。3W1H 专项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关注在什么时点、由哪些人、做哪些动作、交付什么成果物。
- 数据治理不是项目,而是旅程。数据质量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金融机构需要构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开展组织保障制度、质量规则设计、问责通报等一系列举措。
道高一丈
从 1104 报表到 EAST 报送,从监管统计报表到基础数据报送,银行的“表哥”“表姐”们持续与 Excel相爱相杀,标准不明确、口径不统一、数据找不到、问责压力大,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报送不及时等的数据质量问题让多少银行人焦头烂额。
2020 年 5 月 20 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银行业机构需要就 1104、EAST 和客户风险报送的数据开展数据质量的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箭在弦上
长期以来,银行保险机构的业务开展、数据分析等严重依赖IT。但其实很多银行和保险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粗放、数据散乱、数据质量不高。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完全体现,而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变现也大多停留在蓝图规划阶段。
大多数银行和保险机构近年来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等海量数据。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大多体现在数据准确性、完整性的欠缺,数据时效性、适应性的不足,进而导致监管报送不准确、不规范等结果。
评论